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搜索 |
阅读内容
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孙式太极拳拳理与技法探微

[日期:2025-01-31] 来源: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  作者:孙式太极拳专项委员会 曲兴泰 [字体: ]


 孙式太极拳为孙禄堂在历代拳家经验之基础上,以自身数十年苦修精研为前提,在深明各家拳经要义和武学原理后所精心创立,他破天荒地将形意、八卦与太极三拳合而为一,并在中国武术史上首次提出及印证了
"拳与道合"这一经典命题。正是基于其本身所蕴涵的传承与创新两大特性,孙式太极拳亦可称为中华武术史上一里程碑式的尝试之举。

一、三拳合一

孙式太极拳是唯一的三拳合一的太极拳,独具特色。它是以 “孙式八法”来表现整体特征:单重,一轴到底,鸡腿力,鞭杆劲,弹拱结构,柔性结点,滚拔式运动。以三体式为基本结构(骨架),以形意和八卦的典型动作为元素,用太极拳的理念以松柔圆活的劲路加以贯穿编排而成。

孙式太极拳源于武氏太极拳、和形意拳、八卦拳,与其他太极虽有许多招式的名称相同,但动作却完全不同。 从大的方面来看至少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以三体式为基本结构,没有马步和弓步;以开合为贯穿始终;进退活步相随。看几个具体例子:

懒扎衣,一捋一挤,是形意劈拳的一裹一起钻,而后面的一拥如同劈拳的束身,一按即是劈出,这几乎是个完整的劈拳。如果不打立圆打横圆,走八卦寰研之劲,则又是穿掌所含的推拖带领,把人带起来横着抡出去。现在是用太极的球劲,浑圆一气,绵绵不绝,把上述的意思表现出来。

三通背,一转身之间,既有八卦大蟒翻身背摔之意,又有形意猴形折返引带之法。

进步搬拦锤,既是形意横拳,又是八卦的穿掌。

玉女穿梭,手是形意炮拳,脚是八卦穿掌。

提手上式,与形意猴形之叨绳式几乎一样,只左手不在颏下而在额头。

野马分鬃,其身型腿型与形意龙形相同。等等。还有许多动作也与别家太极的名称一样,但动作外形与内涵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孙式来源于形意八卦而不是别的太极,这样的例子在孙式太极中随手可拈。

换个角度再看,所有孙式太极拳的动作,在稍加调整后都可以轻易还原为三体式,如搂膝拗步,身型不动,后脚坐实,前脚迈出,两手换一下位置,就成三体式。至于手挥琵琶,高探马,更是几乎一样。单鞭式应该最不像,其实只要把左脚连身体右转45度,右脚收回些,摆直,左手放到肚脐,就是三体式。所以孙式太极的三拳合一,是水乳交融的融合而非混、捏合、拼合、凑合。

二、进退活步

步伐灵活是孙式太极拳的另一大特点,有进必跟,有退必随,整套拳中没有弓箭步和马步,尽管手上可以很舒展,但脚下从来都是很严谨,没有大的跨步,进退都是形意拳的步子,走转都是八卦拳的步子,要求以前进后退不费力为准。毫无疑问,弓箭步和马步都是很稳当的步法,跨度大,底盘低,稳定性好。但稳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和活是一对矛盾,过于稳就不活,过于活就不稳,都不可取。活和稳是要互相付出代价的,要稳就要牺牲一部分活,同样,要活,就要牺牲一部分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要稳中求活,活中有稳,方不失守中之意。孙式太极拳设计为活步,强调在运动中寻找机会,并非不要稳定性,而是要练习者更习惯于在动中求稳,以运动求稳,这样更接近于实战要求。基于此,孙式太极拳不要求式子太矮,比平时走路略矮一些就行,大小腿间最佳角度是135度,最低不能让膝盖处有小于90度的死弯子,以利于运动的灵活和气血的运行。

孙式太极拳行步是活步的,强调单重,有时虽有双重之式亦不离单重之法,孙式拳因为是活步的,所以要专门练习一下进退的步法,掌握最基本的移动重心的方法,这样在后面的套路练习中才不会顾此失彼,手足无措。进则前脚踩,后脚蹬,进步必跟,重心不过前脚掌;退则必撤,重心不过后脚跟。孙式太极拳又被称活步太极拳,步法中以八卦拳等步法为用,如玉女穿梭式最为鲜明,其他如倒撵猴,进步搬拦捶、进步指裆捶等,其进、转、扣、摆等三拳已成一体,拳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所以练好孙式太极拳即可使步法轻灵。

三、开合贯穿

开合的动作为孙式太极拳所独有,不仅在别家的太极拳套路中找不到,就是在形意拳和八卦拳中也找不到相应的动作,这可以说是这套太极拳的突出特点,是孙式太极拳的标志性动作。孙式太极拳又被称为“开合活步太极拳”,和“合手”在整个套路中每逢动作转换之时多以“开手”(包括起式和收式)作为联结的关键,在全套98式动作约占27%,比例中,开合的动作有13处之多,计26式,之大居所有动作之冠。

把开合作为拳中套路动作的转折连接,也是非常合理的。我们在做动作时都有体会,一式做完往往精神会有瞬间的松懈,力与力之间,气与气之间,意与意之间产生间而用开合作为断,这是极不利于一气流行的锻炼效果的, 有亏损处加转折,可以从心理、体能和气息上加以调理,以补充,有滞涩处加以柔滑,有虚浮处加以沉稳,有软弱处加以强固,总之,在开合中做一阶段性的调整,使得神气无亏,总是饱满鼓荡;动作无亏,总舒服自如;气息无亏,总是匀细深长。开合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是因为它动作平和,即使练习者做得不到位、不标准,也能起到调理气机的作用,当然,做好了也长功夫,也可以用于实战。

四、健身功效

孙式拳特点是一根轴,架子高,步幅小,没有大马步或大弓箭步,以单重三体式为基础,万变不离三体式。有人把孙式太极拳形容为“形意的骨,太极的肉,八卦的腿”,有一定道理,但仍然是把三者分开来理解的,而在孙式拳里,这三者是没有严格界限的,是互融互通的,从训练方法到应用技击都是共性远远大于个性。

要求用意不用力,纯以神行,顺其自然,反对浊气拙力,即使是以阳刚著称的形意拳也同样如此,是“武术中之文雅事也”(孙禄堂先生语)孙式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是太极阴阳之说,阴阳相生相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而阳, 阳极而阴,互为依存,互为消长。所以练起拳来都是顺中有逆,逆中有顺,动中求静,静中有动,吞吐和化,收放伸缩,绵绵不绝,生生不已。在与人搏击时都讲究以柔克刚,意在人先,舍己从人,借力打力,而拒绝硬碰硬式的蛮缠死打。形意是最有刚劲的(主要在明劲阶段),它的打法是直打直进,也绝不是硬打硬进,这从它的动作设计上可以得到证明,它所有的动作都有手臂的钻滚裹翻,用来化掉对方的力,而不是硬架硬抗。

如各家太极一样,孙式太极除了有技击的功能,同时具有养身、祛病、不论男女老弱均可练习,是武术从专业化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良好途径,普及于民间。

在五大流派太极拳中,孙式是创立得最晚的,它为太极拳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这是历史所赋予的责任。一般来讲,先行者负开拓之艰,基础之重,而后来者则集其大成,提升完善。自孙式太极拳创始之后,形意拳、八卦拳与太极拳不再分家,习拳者多三拳兼会,从事实上认可了三拳合一。

在民族复兴的时代契机下,武术发挥其强健民族体魄,文明国民精神的时代历史重任。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