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太极宗师、太极泰斗冯志强先生取其先师拳圣陈公发科,拳神胡公耀贞二位老先生之武学精华,集毕生之研修创编的。是将太极拳融进混元功法而独创的一优秀拳种。它是把心意六合内功与太极缠丝内功之精要相融合,体现出太极拳之内涵真意,既以心意为指导,以丹窍混元气为根本,依据太极阴阳之理,经太极十三势的体用修炼达到一粒混元气的上乘功夫。
混元太极拳妙在将太极拳、心意拳和而为一体。太极拳旨在周身缠丝,内缠外统,周身一家,运行丹田一粒混元气,修练后天以补先天。心意拳旨在周身六合,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贯通心意,通三节、达四梢、走四象、运五行并相合一气,混元一体,修练先天以壮后天。
几年来对陈式心意混元太极功法、拳法的潜心学习修炼,深感对太极的理解不断加深,功夫日益增强,有所领悟太极拳之道。
拳经云:“心意混元太极拳,阴阳太和真意现,乱环求精要牢记,式式中定是关键;行拳心意须领先,合无内来开无边,弥散性归是真谛,内外‘三宝’融混元。”本门拳功以养为主,养气、采气、运气、行气旨在生元、培元、壮元、混元。
何为太极之道,《云笈七签·元气论》中就明确指出:“道即元气也。”又说:“元气一性,阴阳二体。”如此看来,道、元气、阴阳可以统统归之为一个“气”,这个气不是空气、气体的气,而是一种特殊的精微物质,这就是古典气功学中的“万物本原一气”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有形有象的万物是由无形无象的气化生的,即“有生于无”,称有形有象之物为“器”;有形有象之“器”又可转化为“无”,古人所说的无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相对于有形象之物的无,实即指气。这一“有无相生”的规律反复环转,就形成了宇宙万物的演化。冯志强大师依据古代太极阴阳哲学理论,在拳论中指出“太极是先天一气,即先天浑然一气,也叫混元一气;太极是中和之道,即中正和谐之道,也叫中庸之道。道即气,气即道,道气合一。”智能气功科学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哲学与练功体会,提出了“混元理论”。这里的混元二字,从字义上讲,“混”是混化、混成之意,“元”是一的意思。这就是万物合而为一的“混元整体理论”。
通过对混元太极理论的理解,我认为就人体而言,混元整体不是人体结构本身,也不是人体各个外在部件机器性能的叠加,而是人体的结构、结构的性能在一定动力支配下,人体正常运转,其价值得以体现时形成的混元整体,即人体的结构、性能与动力的统一而呈现出的功能状态的整体。这种统一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混而为一的整体。即混元太极通过混元一粒气支配人体结构调动人体各部器官的性能,呈现功能状态混而为一,从而达到气、劲统一的的整体。混元太极所强调的混元圆形轨迹恰倒好处的符合乾坤之气的运动轨迹,混元整体与天地和谐统一,起到人体与乾坤的平衡关系,必将收到养生的效果。
混元太极拳的练功思想和修炼内容就是依据太极之道形成了“内外俱练,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的风格特点。在修炼方法上形成了“拳法、功法、用法三法合一”的风格特点。在练法要诀方面形成了“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一体”的风格特点。
在修炼中我谨遵太极之道,以混元内功为本,以套路单式操练为体;以推手来理解用。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肉。在练法上以意带气、以气带力,遵照老师的指导,一套拳连打三遍,第一遍以意带松,日久渐觉松则气通,第二遍以意带开合折叠,久练丹田之气随之鼓荡起来,第三遍身备五弓,逐渐体会到全身的撑棚之力。习练中我有意识地把自己置身于天地之间,接天气採地气,把练拳的过程看作是以意行气的过程,意到气动,气动形随,如冯志强大师所言“在空气中游泳”,意气神形合一地描绘阴阳太极图,循序渐进,日益领悟其中奥秘,修炼太极之道。
功法是混元太极拳体系的基础,是太极之道大法。对混元功法的研究和习练使我的内气、内劲、内功得到培养和提高。内气的壮大,是为了积蓄真元之力,以意行气,按窍运气,胸腹开合折叠,丹田收放鼓荡,使自己能够静心、松心、专心地进行修练。体会到一气通三节,节节贯通,周身一气。
拿住丹田练内功是练成混元一粒气的核心。性命双修,心肾双求。打拳贵在精气神,精神贯足,内气充足,内劲浑厚,拳术的内涵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达到太极的功夫境界,这就要靠内功基础。练内功必要明窍,不明窍则枉劳神,功效不大。混元太极内功明确围绕人体的三节、九窍、十八球制订了基础内功、缠丝内功、养生内功、太极棒内功等功法。尤其是太极棒内功它是集基础内功、缠丝内功和养生内功之大成,分别以缠、柠、圈、绞、卷、颠等多种组合手法辅以内气运行。在基本功的基础上,使功力不断提高,修炼丹田一粒之气。
以意带气,以气带力,意念带动丹田的鼓荡行气运劲,最终使气混元一粒,催力发出。混元发力不强调拳法上的纵跳发力,震脚抖颤,但强调行拳走劲桩稳劲整,强调力发出而气不懈,避免外伤筋骨肉,内伤精气神,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对太极的探究也是对大千世界本源的执着的探究,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认为世间一切物质都是由一些不可分割的粒子——原子所构成的,这就是著名的原子论。不同于此,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认为把宇宙的根本,归结为某种无形的连续的整体性的存在,对这种最根本的存在,老子称之谓“道”,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我们的世界,是运动的世界。亿万年来,自然界中,日经月行,星辰环绕,都以圆为轨道;水滴成珠,石磨状卵,滚石瀑水,莫不符合圆的规律;禽兽的飞腾走跃,也莫不留下圆弧之轨迹。人类发展了科学技术,今日飞机之螺桨,车辆之转轮;电动齿轮,乃至物质之微观结构,无一脱离圆的运动。直线是无限大的圆之一段,点即是无限小的圆,圆运动乃是万物运动的本质,圆形运动轨迹的形成归根到底皆是“气”的运化结果,此乃是乾坤大道。
太极之道乃乾坤之道,道即气,气即道,气生万物,万物化为一气,人类修炼太极之道就是要使“真气“达到与天地的和谐统一,使人体机能组织与乾坤之道平衡,延缓肌体老化,最终得到养生。
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15辅导站 张淑英